顶点小说 > 风起1924 > 第两百五十三章 准备(二)

第两百五十三章 准备(二)


  即便是李恪跟老蒋谈过这事,但老蒋也没答应让宋美龄拿钱出来用于采购飞机。由于宋美龄在之前的西安事变,让老蒋也不想为了这事去跟宋美龄争吵,只能让李恪自己想办法,为了方便行事,才给了他一个航空委员会副主任的头衔。

  q-1战斗机,作为中国自产的第一款双翼战斗机,也是最后一款双翼战斗机。飞机制造厂研制的新式单翼战斗机暂时达到了服役标准,这300架飞机生产完后,就会开始生产新式的单翼战斗机。至于未来还是否生产q-1,就得看具体情况。

  飞机制造厂并没有因为李恪的到来,而停止工作,加上他也不是第一次来,这些工人都或多或少见过他,所以也都见怪不怪了。

  李恪来了大概十来分钟的样子,作为总工程师的巴玉藻则是匆匆赶来。巴玉藻是作为武汉这边留守负责人,要跟随这最后一批工人和机械一起去成都。

  不过此时的巴玉藻满头大汗,身上甚至还有油渍,不用猜,这位总工程师又亲自去干活了。

  “老板,你怎么亲自来了?来之前也说一声啊,每次都喜欢这么突然袭击。”巴玉藻跟李恪关系也比较熟了,对于李恪这习惯,虽然遇到很多,但难免有些抱怨。

  “怎么?你这有什么不能让我看见的?”李恪开着玩笑。

  “怎么可能?”巴玉藻当即反驳道。

  看着对方作为总工程师,穿着工作服,还那么脏,李恪就知道对方又亲自干活了,“你这又亲自动手了?”

  “嘿嘿!”巴玉藻笑着道,“刚好武汉大学来了一批学生,我这就打算亲自教教。不得不说,武汉大学的学生质量都很不错,早一批的都已经了公司的技术骨干了。”

  巴玉藻指了指身后跟来的那几个年轻的面孔,年龄都不大,也就20来岁,一个个都显得很稚嫩,但却兴致勃勃,显然能来这家中国最大,也可以算唯一一家自产飞机的公司来学习,都很激动。

  李恪在人群中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彰任,你躲后面干什么?”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看了看周围,有些迟疑,犹豫了一会便从人群中走出来,对着李恪低声喊了一句,“姐夫。”

  听到‘姐夫’这个称呼,周围的人都惊讶地看着黄彰任,就连巴玉藻都不知道这个年轻人有这样的背景。

  黄彰任,是黄淑仪的弟弟,现在是武汉大学的学生。{不过他的本名不叫这个,这个名字是他已故二哥的名字,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除名,便借用已故二哥的名字报考了武汉大学。本名暂时不知,所以还是用这个名字。}

  虽然黄淑仪只能算是李恪的"",但黄彰任也不能否认,李恪是他姐夫的事情。不过之前因为李恪是他眼里的反动派,所以一直不想承认,后面相处多了,才默认了这个事实。

  黄淑仪也在一旁,看到自己小弟,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过多交谈,毕竟这个场合不合适。而且两姐弟也经常见面,所以也不在乎这一时半刻的。

  “彰任,学习期间,多向巴总工程师请教。不仅是他,还有你们都一样,你们的肩上担负着设计并制造飞机的重任,等将来,你们生产的飞机会由前线飞行员驾驶,保卫国家领空。都好好努力。”李恪便借此机会,好好鼓励这些学生。

  “李主席,我们能去报名参军吗?”其中一个学生跃跃欲试道。

  “原则上是可以,但我不建议你们去参军。你们这些学生、工人,都是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去前线打仗,就是浪费,也辜负我和国家对你们的培养。

  相反,你们留在后方,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飞机,不仅能最大能力的帮助前线战争,也能发挥你们的最大价值。中国不缺士兵,但是却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你们担负着国家的复兴的希望。我希望你们能认清自己的道路。”李恪很有耐心。

  “是,主席。我们一定听从你的建议,好好努力。”那些学生不约而同用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回应。

  而黄彰任则是跟着大家一起回应着,他并不想自己在同学中很特殊。但今天他这句‘姐夫’一叫出来,就意味着他想跟以前一样都很难了,除了同学们看他的眼神会改变,在飞机制造厂里面,那些管理层,也不会刁难他。

  “蕴华,现在公司的产能下降不少吧?”李恪笑着问道。

  “的确,这段时间产能只有以前的三分之一,不过随着新的机器设备到来,以及整个工厂搬过去过后,产能比以前翻一倍都没问题。”巴玉藻自信道。

  当然更让他高兴的是,新式单翼飞机已经决定批量生产。这飞机的设计是他主导的,现在批准批量生产,意味着他的努力被承认,自然让他很高兴。他现在专注的是战斗机设计,而他的好友王助则是在轰炸机以及运输机上面。

  他们算是中国第一批飞机设计师,现在中国飞机的设计,他们二人算是领头羊。有着中国最优秀的设计团队,其中有他们带出来的,也有从美德等国学成归来的。

  “这批机器可能是最后一批了,后面几年我们应该都无法从国外进口了,这也是为什么我宁愿牺牲产能搬迁厂房的原因。”李恪的话有些沉重。

  “为什么?难道是要打仗了?”巴玉藻猜测道。

  “今年下半年可能全面战争就要爆发,那个时候我们想进口也很难。别看我们跟美国来往密切,但美国并不是真心实意跟我们好,包括德国也一样,那个时候我们只能靠自己。”李恪解释道。

  听到李恪的话,巴玉藻很震惊,李恪是此时中国政府里面,亲美德派的首席代表,跟两国政界都有很紧密的联系。可现在从对方嘴里,却是说出关于两国的坏话,常人自然很难理解。

  “是不是很惊讶?”李恪看着巴玉藻那一脸惊讶,问道,“这就是现实,中国想要强大,必须靠自己,这些列强没有一个是希望我们国家崛起的。所以我才这么大力发展教育、工业,就是打下底子。”

  李恪的这话,并没有像后面那些学生隐瞒,就很自然地说出来。

  “我明白。我和禹朋{王助的字}之所以回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也想自己的祖国能够崛起。以前政府并不是很重视,知道遇到了你,可以说,你是我们的伯乐,让我们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所学。”巴玉藻深有同感。

  李恪挥了挥手,“这些就别说了,都是为了这个国家贡献一份力而已,你是贡献技术和知识,我是给你们提供环境、平台和资金,都一样重要,不可或缺。

  战斗机研制方面,你要多下点功夫。德国的bf109,我给你们额外采购了几架,你们就算是把它们拆成零件都行,只要能掌握德国人的技术。然后用于改进现有飞机,这样前线战士就能少流点血。”

  其实那几架多出来的飞机并不是李恪额外采购,而是德国深知中国人喜欢吃回扣。李恪用回扣的那部分钱多采购了几架,但并不属于航空委员会,而是拨给了飞机厂。

  因为没有获得生产技术,逆向复制不是不行,而是已经拿出了自己的新式战机,用不着去复制德国的,只需要学习对方一些先进的设计理念。

  “对了,现在工厂的产能,能在年底完成300架的订单吗?”李恪关心道。

  “不行,要是没有这次搬迁,加上新到的设备,倒是有可能,但现在产能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事我正想向你建议,能不能把兵工署旗下在贵阳的那家飞机厂也用来生产战机,这样我们就能完成这笔订单。”巴玉藻建议道。

  贵阳飞机厂,虽然隶属于兵工署,但因为没有自己的研发部门,现在主要就负责维修而已,所以巴玉藻就盯上了这个飞机厂,希望能把这个厂变成中华飞机制造公司的三厂。

  现在中华飞机制造厂,有两个分厂,第一个自然是眼前这家一厂,主要生产战斗机,偶尔夹带生产侦察机、教练机。二厂,就是因为生产ju-52建立的,现在主要在生产ju-52的客机、运输机、轰炸机三个型号。

  “你们这是盯上贵阳那家制造厂很久了吧?”李恪指着巴玉藻开玩笑道。

  “嘿嘿,反正留着,也是留着,我们可以派人去建立生产线,要是老板这边能再买点设备回来,就最好了。”巴玉藻大方承认道。

  “买设备需要时间,我也不能确定能不能运回来。这样吧,我先让中华重工那边试着能不能复制出那些重要的机器设备,做两个打算。”这个事李恪也不敢打保票。

  “哦!”巴玉藻有些失望,不过也能理解自己老板的难处,“那新式战斗机航空委员会打算采购多少架?现在都没有正式的命名,难道叫q-2?”

  “航空委员会那边不会拿钱出来采购,现在不走那边,不过第一批生产的数量不会下于100架。至于正式名字继续沿用以前的惯例吧,就叫q-2。”李恪犹豫了一会儿说道。

  李恪突然有种用歼字开头来命名飞机,不过这个时候战斗机,也就是歼击机的都被称作驱逐机,包括此时的中国也都这么叫的。按照他发明的拼音,首字母自然就是q。就像ju-52在中国的三个版本,除了客机和民用运输机依然采取德国原称呼,军用运输机被称为y-1,轰炸机则是被叫作h-1,都是用的首字母原则。

  所以李恪暂时不想去跟航空委员会那些人争为什么驱逐机要被改成叫歼击机。

  。。。。。。

  “彰任,没想到啊,李主席居然是你的姐夫,你这以前瞒的够深的,我们都不知道。”

  李恪在前面和巴玉藻在那聊着正事,后面一群学生则是在那小声议论着刚才发现的大秘密。

  “我也是知道没多久,以前我姐姐很少跟家里联系,后面我才知道的。”黄彰任撒了一个小谎。

  不过他这个谎,这些同学都相信了,毕竟要是很早就知道,黄彰任不会一点破绽都不露出来。

  “那可是李主席啊,我们学校的灵魂人物,我都还打算考取他建立的留学奖学金,那样我就可以去国外深造,学更多的东西,好回来报效祖国。”其中一个学生看着李恪的背影,双眼都充满了崇拜的眼神。

  “我就不去考了,现在可能就要跟日本人打仗了,我就想留在国内多尽点力,等打走日本人,我再去考虑留学。”黄彰任虽然也想出国留学,但暂时没这个打算。

  “不会吧,你这学习又好,又是李主席的小舅子,留学是稳妥妥的,这都放弃?”旁边的人有些惊讶。

  “我们学校也有研究生,我就考本校的就行。”黄彰任固执的摇了摇头。

  “本校倒也可以,不过跟出国留学相比,还是吸引力小了点。”

  武汉大学虽然开办了研究生教育,但很多人更想出国深造。对于这个,学校虽然会劝说,但不会强行逼着留下,只要考上了留学的奖学金,就可以申请出国留学。

  虽然这些留学的人会有一部分留在国外,但只要有一半以上回来,李恪就很满足了。

  而且就研究生教育而言,此时的国内敢欧美强国,的确差了点,这是事实。这个不能急,总不可能,几年内就能让一个学校媲美顶级名校,这肯定不现实,这都需要时间积累。

  因为今天出去玩了玩,看了看电影,所以更新晚了点。第二更可能写出来,今晚不会审核,就别等了。章节错误问题,我会找编辑改回来。


  (https://www.xdingdiann.cc/ddk112123/644891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