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风起1924 > 第三百八十一章 布局和阴谋(四)

第三百八十一章 布局和阴谋(四)


  12月4日,老蒋带着陈诚、李恪一众人等去了南昌,美其名曰视察第九战区的防务。把李恪带去,是老蒋不想他留在武汉在汪精卫出逃一事上横插一脚。

  陈诚自然不知道汪精卫出逃的事,知道这事的人除了汪精卫那一批要跑的人,其他人也不到十人。和明显,陈诚和薛岳等人都是不知情的人,看到老蒋去南昌视察军务,无论是陈诚还是薛岳,都很重视,希望借此得到老蒋的赞赏,证明第九战区在他们的手上没有辜负老蒋的期望。

  而就在老蒋到达南昌的第二天,也就是5号,周佛海就以视察宣传工作为名,坐飞机去了昆明,毕竟他是宣传部长,打着这个名义,旁人也不会怀疑。而在六号清晨,一辆黑色轿车就从汪精卫在重庆的宅子驶出,前往了重庆珊瑚坝机场,里面载着汪精卫的几个儿子女儿,他们将通过乘坐飞机前往香港。

  “国苟,这是2100块钱,明天你拿去找交通部彭副部长,买7张10号从重庆去昆明的机票,就说汪主席要带几个随员去昆明视察。”在确定自己的子女已经走后,陈璧君拿出钱交给自己的侄子陈国苟。

  这个时候,她对于其他人都信不过,倒是相信自己的侄子,她的几个子女的机票,就是对方去买的。

  “姑姑,你放心,这个事我会办好的。”陈国苟接过钱,点点头。

  看到这2100块钱,陈国苟知道自己应该能截留不少。交通部副部长彭学沛是自己姑父的手下,价格肯定不可能按照原价来卖,他估计能截留一大半。

  此时中国的机票不便宜,仅从武汉到重庆的机票都得350块,重庆到昆明需要300块,但要是从武汉直接飞昆明得800块。即便是大学老师这种算是高收入的行业,坐一次近点的飞机都得花掉两三个月的工资,所以这个飞机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得起。

  中国此时有三大航空公司,分别是中美合资的中华航空、中德合资的欧亚航空以及李恪的东方航空。前两个公司都是交通部占控股权,后者则是李恪独有的。由于德国转而支持日本,欧亚航空的德国股份被交通部回购,转而就成了交通部全资控股的航空公司。

  陈璧君让自己侄子买机票,肯定不会买李恪的东方航空,而是买交通部全资控股的欧亚航空的机票,要稳妥点。

  “国苟,你弟弟妹妹他们已经走了?”穿好衣服的汪精卫出来就看见陈国苟,不禁问着自己几个子女的情况。

  “姑父,十分钟前,重庆那边的人在看到文婴他们的飞机起飞后就发来了电报。”

  “那就好。”汪精卫比较担心自己的子女,所以就先把他们送走,这样自己这边走的目标就不会太明显,不然带着家人这么大张旗鼓的走,别人肯定会怀疑。

  然后陈国苟就拿着钱离开了,不一会儿,曾仲鸣就匆匆赶来,脸色不是很好。

  曾仲鸣对汪精卫说,“昨天晚上,从来不到我那儿的戴笠突然带着两个手下来‘拜访’我,而且一坐就是3个小时,直到10点多才走。不知道姓戴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汪精卫皱了下眉头,“嗯,这事值得警惕。”

  “难道我的秘密被发现了?”陈璧君不禁担忧道。

  陈璧君并没有隐瞒曾仲鸣,曾仲鸣当了汪精卫十几年的秘书,早就是一同共进退,对于这次离开国内的事自然知道,而且还是策划者之一。

  “用不着大惊小怪。”汪精卫倒是比较冷静,“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冷静,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要格外小心。只要老蒋在10号之前不回重庆就行,没有老蒋,戴笠奈何不了我的。我们当务之急就是回重庆,那边要走要方便一点。”

  汪精卫从南京失陷后,大部分时间都在重庆,国民政府的办公机构也基本搬了过去,只有军委会相关机构还留在武汉。所以跟汪精卫相反,老蒋的时间大部分在武汉,也只有有事的时候才会去重庆。

  这次汪精卫来武汉是跟老蒋商量一些事情,只不过谈的不太愉快,这才坚定了要离开国内的想法。

  “国民党领导的军统,居然监视起你这个国民党副总裁来了,你就容许?”陈璧君对着汪精卫大发牢骚,“亏你还是代理总裁,一个戴笠都能爬到你的头上。”

  曾仲鸣也觉得陈璧君说的有理,就在一旁敲边鼓道,“主席,越是怕这怕那儿,越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

  汪精卫毕竟也是个上位者,被自己的妻子和秘书这么一激,心里的那股气也就发泄出来,拍着胸脯道,“仲鸣,你去打电话,先通知戴笠来汇报军统近来的活动。”

  “就只通知军统?盯着我们的人可不止戴笠军统一家。”曾仲鸣迟疑道。

  “什么?很多人在监视我们?”陈璧君有些惊讶,脸色不是很好看。

  汪精卫挥挥手,“别忘了这是哪儿,这可是武汉,李恪的大本营。”

  “李恪?他监视我们干什么?难不成他们知道我们的事?”陈璧君疑惑道。

  “应该不知道。这个时候我们别去得罪李恪,而且对方都不在武汉,我总不能把下面的人找来骂一顿吧?毕竟那不该我这个代理总裁直接过问。”汪精卫不想节外生枝。

  对于李恪,汪精卫也不知道怎么说。对方肯定是跟自己的政见不和,自己是主和派,对方是坚定的主战派,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去,而且平时见面的时间也不多,即便是有矛盾,也不能在这个时候去徒增是非。

  “这个老蒋倒是挺好,有着陈诚、李恪这样死心跟着他的人,而你呢,就没一个这样的跟随你的将才,不然也不至于被老蒋打压成现在这个样子。”陈璧君没好气道。

  汪精卫知道妻子说的没错,自己争不过老蒋,无非就是没有像黄埔系这样的一个肯忠心跟随的团体。在这个枪杆子说了算的时代,没有军权都是白搭。

  “死心跟着老蒋?我看不像。陈诚或许是忠心跟随老蒋,但李恪不会,他有着自己的理念,现在只是因为一些原因才跟老蒋站在一起。要是没这场战斗,估计这对师生早就对掐起来了。”汪精卫冷笑道。

  “季新,你是说李恪和老蒋的不合?”陈璧君显然有些惊讶。

  “早就不合了,只是没有彻底决裂而已。老蒋把张静江赶去当海外部部长,把李浩文踢出军统,扶持陈诚,这一切都是在削弱李恪。不过李恪现在羽翼已丰,加上刘湘死后川军群龙无首,李恪反倒被川军各派系默认为川军新任领袖,连邓锡侯都服软了。

  老蒋暂时不敢动他。你们看着吧,这对师生迟早对掐起来,那个时候就是我们的机会。”汪精卫也不是傻子,有些东西也能看出一些明堂。

  “主席说的没错,后面我们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把李恪拉拢过来。到时候有了李恪和日本人的支持,到时候就是老蒋的末日。”曾仲鸣点头道。

  汪精卫没有打击自己秘书的热情,拉拢李恪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目前汪精卫也没空管李恪,而是先让曾仲鸣把戴笠叫来,应付眼前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戴笠就惨了,虽然他奉老蒋的命令监视汪精卫,并促使汪精卫逃出国。但汪精卫这几天毕竟是国民党代总裁,他一个小小的少将,在汪精卫没有真正叛逃之前,面对对方的批评只能连忙点头承认错误。

  在教训完戴笠后,下午汪精卫等人就回了重庆处理党务,绝大部分人都没怀疑,不过一部分有心人则是时刻留意着汪精卫的动静。远在南昌的老蒋,看到戴笠的汇报后,也不禁冷笑,他就等着汪精卫一步步往坑里跳。

  。。。。。。

  而在同时,远在西南的成都,一处规模比较大的厂房,一架跟ju-52飞机完全不一样的飞机被拖了出来。

  在这架飞机周围,聚集了不少人,兵工署署长俞大维、副署长王助、航空委员会副主任黄光锐、中华飞机制造厂总工程师巴玉藻、航空动力专家李兴邦、材料专家。。。。。。等等。

  众人看着眼前的这架飞机都有些激动,一些人甚至热泪盈眶。这款还没有涂装的飞机就是中国独自研发生产的第一款轰炸机‘轰二’的第一架量产型。

  由于得到财政拨款后,这款飞机的几架原型机试飞工作进行地很快,最后把试飞中遇到的情况改正后,就正式定型生产。

  当然这不意味着,这款轰炸机性能就很完美,毕竟试飞的时间算不上太长,几个月的时间而已,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检验出来。李恪的意思就是先批量生产一部分服役,在实际作战中来检验这款轰炸机的性能,在后续的生产中再改进。

  这款轰炸机的航程达2400公里,配备两台美国发动机,单台发动机马力达1500马力。为了增加航程,牺牲了载弹量,武器仅为一挺12.7mm的航空机枪和两挺7.92mm航空机枪以及1600公斤的弹药。

  这载弹量相比b-10要强,跟轰一没拉开差距。不过新式轰炸机有自己的特点,这款轰炸机的速度很快,最快速度可达420千米/小时,仅比日军新近服役的97式战斗机以及96式舰载机的速度慢点。

  即便是这两款战斗机追上了轰二,凭着皮糙肉厚,轰二也不会害怕,所以对于这款飞机无论是飞机制造厂、兵工署,还有空军的人都比较喜欢。

  唯一的缺憾就是发动机必须从美国进口。没办法,以中国目前的发动机制造水平,限于材料以及技术水平的影响,无法生产这么大功率的发动。自产的发动机,成熟的也就950马力,无论是用于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等多款发动机目前都没有突破1000马力,当然目前李兴邦带着一群人在攻克1200马力发动机的技术,但短时间肯定无法拿出合格的样品出来。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外购,好在美国现在放松了出口限制,价格方面倒也不是贵的很离谱,为了新式轰炸机能够早日投产,所以李恪最后还是决定从美国购买发动机。等国内的发动机攻克技术后,再用国内的,短时间从美国进口应急。

  “这就是我们的新式轰炸机?产能如何?我们空军现在急需这种大航程、速度快的轰炸机,不然老是让鬼子炸我们,我们都憋屈死了。”

  看到这有点丑{因为没有涂装}的轰炸机,黄光锐很是喜爱,恨不得一下来个百八十架,然后从日本那儿找回场子,他倒想看看,面对这款轰炸机,日本飞机怎么拦截。

  “黄副主任,你这也太心急了。”俞大维苦笑道,“这款飞机刚刚量产,产能有限目前的产能最多每个月生产8架,再怎么得几个月后,工人都熟练后,产能才可能增加。”

  “每个月8架?”黄光锐顿时跳起来,着急道,“我们可是下了150架的订单,必须在一年内交货,不然我们拿什么跟日本航空部队抗衡?”

  “黄副主任,你别着急。我们拿出了一款轰一的改进型,性能比原有的轰一要好出不少。轰一的生产技术我们已经掌握了,产量也高,足够在轰二大规模装备前,应付目前的局势。”旁边的王助解释道。

  “真的?”黄光锐不太相信。

  王助苦笑道,“黄副主任,我至于骗你吗?你问问巴总工程师,他也是参与者。”


  (https://www.xdingdiann.cc/ddk112123/644903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