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 第422节 远东烽烟 2

第422节 远东烽烟 2


  苏联红军此时设有15个军区,其中,东欧地区10个,中亚地区1个,北亚地区4个,由此不难看出,苏联的国防重心是在欧洲,但对于亚洲(中亚和北亚),苏联高层并未掉以轻心。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中亚地区的1个军区就是“中亚军区”,北亚地区的4个军区分别是:远东方面军(远东方面军虽然是“方面军”而不是“军区”,但实质上就是军区,跟军区是同一个规格级别)、外贝加尔军区、西伯利亚军区、乌拉尔军区。苏军在北亚的四大军区里,远东方面军的辖区跟中国东北全面接壤(防备日本人),外贝加尔军区的辖区跟中国外蒙古全面接壤(该军区是苏联渗透和控制外蒙古的主要力量,另外,苏联渗透和控制新疆的主要力量是中亚军区),西伯利亚军区的辖区则主要是北亚腹地,乌拉尔军区的辖区主要是欧亚两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脉地带(该军区辖区横跨亚欧,所以不完全属于北亚)。此时,苏联红军的整体实力其实不是特别的庞大,跟原先历史上德苏战争爆发时、二战中后期时“千万人的汪洋大海”不同,苏联在国内红白内战结束后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军,只保留50多万人的精干官兵,但几年前,由于战争威胁日趋严重,苏军开始有计划地扩军,至1937年时已增至约100万,至今年(1939年)夏时更是增至约250万(苏军的扩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日战争“蝴蝶效应”影响),并且十年来,因为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巨大发展,苏军的武器装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火炮增加了6倍,坦克增加了15倍,飞机增加了55倍,并且这种增长是带着很强的加速度的,不过,因为大清洗运动的波及,苏军内部大批中高层军官被错杀,使得武器装备日新月异的苏军在战斗力上受到了很大的削弱,中高层军官青黄不接,大部分空缺都是政治军官顶替的,这些政治军官在政治上“出身清白、忠诚可靠”,但军事才干、实战经验、指挥能力都很低。

  德国的发展,需要越多越好的时间,德国紧缺时间;

  日本的发展,需要越多越好的时间,日本紧缺时间;

  至于中国,情况就更严重了,中国比德日更加需要时间,比德日更加紧缺时间。

  至于苏联,情况其实跟德中日一样,紧缺时间。世界八大国里,美、英、法、意都在悠哉悠哉、不紧不慢地享受太平,美国是因为实力雄厚,已经完成了全面的工业化建设,“神功大成”,自然在时间上无所谓了,英法则是安逸怠惰、不思进取,意大利纯粹从骨子就是一滩烂泥,根本不认真备战,唯有德、中、日、苏四国都把时间看成最紧缺、最宝贵的东西。

  苏联是一个年轻的国家,诞辰是月20日,此时“年方十七”,区区十七年,对于一个大国而言实在太短了,更何况苏联国内的政治风暴此起彼伏,极大地干扰了苏联的国家建设,另外,苏联的外界隐患也太多了,极大地牵制了苏联的国力、军力、财力、精力。苏联虽然号称“世界上第一个布尔什维克主义国家”,但在国际上一直名声不佳,因为继承俄罗斯帝国衣钵的苏联不但延续了俄罗斯帝国的庞大疆域,也延续了似乎天生刻在俄罗斯人基因里的对领土的贪婪。

  苏联太需要时间了!只要能拖下去,三年、五年苏联的处境就会好很多,苏联的实力也会强很多。没有谁比斯大林更清楚这个现实,按道理,苏联应该在国际上采取“龟缩对策”,就像当初中国对日本那样,忍气吞声、妥协退让,以求得宝贵的时间。斯大林确实这么做了,但很有限,他做不到蒋介石那么“忍”,一来,苏联实力大大地强过中国,不需要过度低声下气,二来,斯大林性格粗暴,让他过度忍气吞声,他做不到,三来,斯大林和整个俄罗斯民族都是崇尚进攻、侵略、掠夺的民族,忍让和退步不是这个民族的作风,即便是进行自卫,俄罗斯民族也有自己的风格,那就是在自己国家周围建立仆从国、附属国、卫星国、傀儡国,形成保护俄罗斯的缓冲区,践踏、牺牲、霸占别国利益,用别国的国土构建俄罗斯人的堡垒。苏俄不需要跟它地位平等的朋友,只需要仆人、奴才、跟班、走狗、爪牙,正如后世俄罗斯某位总统的名言:“俄罗斯真正的朋友就是俄罗斯的陆军、海军、空军”,豪迈得堪称狂妄。

  看透历史的蒋纬国对这一点是最清楚的,原先历史上,二战前的苏联是怎么解决自己面临的战争危机的呢?首先,跟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在条约里裸地跟德国互相划分地盘,把别的国家放在苏联和德国的餐桌上进行瓜分;作为同盟国成员的苏联跟作为轴心国成员的日本签署中立条约;伙同德国瓜分波兰,获得一半略多一点的波兰领土,作为自己的缓冲区;跟日本狼狈为奸,承认伪满洲国、与伪满洲国“建交”、承认伪满洲国是日本地盘,从而换取日本承认外蒙古是苏联地盘,全然不顾伪满洲国和外蒙古都是中国领土,一直扶植外蒙古“独立建国”,分裂中国国土,又渗透和控制新疆(此时的新疆,就有苏联军队驻扎),用属于中国的外蒙古和新疆作为保护苏联自己的缓冲区;不止如此,苏联还在二战初期发动侵略芬兰的苏芬战争(冬季战争),强迫芬兰割让领土给苏联,作为苏联保护自己的缓冲区;又悍然吞并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作为苏联保护自己的缓冲区(值得一提的是,波罗的海三国此时总人口约700万,被苏联吞并后,为控制住当地,苏联当局强迫三国约200万人并且大部分是社会精英分子迁到西伯利亚,故意任其在那里自生自灭);强迫摩尔达维亚“加入”苏联作为苏联保护自己的缓冲区;出兵霸占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北布科维纳地区,作为苏联保护自己的缓冲区(导致罗马尼亚彻底地倒向德国,对苏联作战);曾密谋通过黑海出兵保加利亚,霸占保加利亚一部分领土作为苏联保护自己的缓冲区(保加利亚得知苏联这个计划后,彻底地倒向德国,对苏联作战);林林总总,不胜枚举。最可笑的是,苏联是二战同盟国四大国之一,却跟轴心国三大国里两个(德国、日本)都有过“联合瓜分别国领土的亲密合作”。

  斯大林这么做,一方面是出于对别国领土的贪婪,一方面是他和整个苏联都极度缺乏安全感。苏联没有真心朋友,因为它只要仆人、奴才、跟班、走狗、爪牙以及跟它进行互相利用、坐地分赃的同伙,这是苏联的霸权主义思想决定的,就好像一个实力强悍的恶霸,不会容忍别人跟他地位平等的。斯大林其实不想在远东节外生枝,但是,他又不得不这么做,因为远东局势超出了他的预料。中日不打了,这让斯大林大为不安;中日可能在德国撮合下联手合作了,这让斯大林大为惊忧;中日可能一起跟德国结盟了,这让斯大林感到极度恐惧。中日不能停战!中日更加不能化敌为友!中日更加绝对不能跟德国狼狈为奸!因为这三件事一件比一件更对苏联造成强大威胁。对此,斯大林曾采取了一些别的办法来进行缓解和破解,比如,怂恿中国全面反击日本,鼓动日本继续侵略中国,但中日高层都不傻,不愿意给苏联当枪使,所以都采取了曲线拒绝的办法,“跟苏联要大笔资金、大量物资,并且资金和物资就位后,才会开打”,斯大林当然不会干出鸡飞蛋打的蠢事,他也初步性地试探了一下中日,给中国几千支枪,给日本几百万美元,但两国拿了好处后继续要更多好处,并没有听苏联的;使得斯大林又恼怒又恐惧,他看到中日居然不约而同,加上一些情报的佐证,他愈发地坚信:中日已经达成某种协议,甚至是在德国的主持下达成的,德中日三国联盟,对苏联的威胁度、危害性实在太重大了!一想到这个噩梦变成现实的可怕后果,斯大林焦躁得几乎是寝食难安。

  苏联二号人物、深得斯大林信任和器重、对斯大林忠心耿耿的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兼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即苏联外交部部长)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曾给斯大林想出一个“瓦解中日联盟”的对策:把外蒙古转让给日本人或归还给中国人。

  莫洛托夫这个对策是十分高明的,首先,外蒙古是中国领土,中国当局对苏联控制着外蒙古一直都是耿耿于怀甚至怀恨在心,只是由于现实原因,不得不强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次,日本人素来对外蒙古垂涎三尺,日本人宣称“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已得到满洲的日本人对外蒙古自然是“得陇望蜀、得满望蒙”;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若把外蒙古转让给日本,日本高层极难不动心,一旦日本人要了,中国人对日本人的仇恨程度一下子变本加厉,不管中日已经达成什么协议(包括在德国主持下达成的),日本人拿了外蒙古,必定彻底地激化中日矛盾,中日再战的可能性是极大的;如果日本人不要,苏联就把外蒙古归还给中国,外蒙古是中国领土,中国完全没有理由不要,一旦中国人要了,日本人必定疑心大作,怀疑中苏勾结,同时也恼恨白白失去了得到外蒙古的大好机会,加上日本人对外蒙古的贪婪渴望,中日撕破脸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苏联以外蒙古为筹码,加上外交活动,实现挑动中日再战。

  斯大林在听完莫洛托夫的陈述后,勃然大怒:“荒唐!外蒙古已经是苏联的保护国了,苏联怎么可以把外蒙古再拱手相让?苏联在远东本来就不安全,外蒙古是苏联在远东的重要缓冲区,岂能让出去?莫洛托夫同志,你这个提议真是太不负责了!简直是罔顾苏联的安全!”

  莫洛托夫顿时被吓得面如土色,连连道歉。

  斯大林之所以拒绝莫洛托夫的提议,他是担心这样会做出假戏真做、本末倒置的蠢事,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贪欲。斯大林对吞噬别国领土一直是胃口大开,让他吐出已经在嘴里的外蒙古,这让他极其难以接受。

  最终,反复权衡利弊的斯大林决定:果断出手!拿下属于中国但被日本占领着的中国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作为苏联在苏日之间的缓冲区。感到不安全了,就霸占邻国的领土作为保护自己的缓冲区,这是斯大林的固定思维,也是苏联的传统。

  从六月底开始,苏联红军统帅部根据斯大林的命令,开始大幅度地、大规模地加强其远东部队。

  苏军在远东的军队叫“远东方面军”,此时,苏军“远东方面军”只是军区的同义词,并非正式的军队番号(原先历史上二战末期,远东方面军变成了军队番号,先后成立了远东第1、第2方面军),该方面军所属部队包括第55、第56、第57军、第58、第59军以及一些附属部队,其中,第57军是兵员最满、装备最好的主力部队。随着斯大林的严厉命令,苏军统帅部决定把这五个军整编成“苏联红军第1集团军”,将其快速扩充为具有独立作战能力的多兵种合成的大兵团。经过整顿和扩充,该集团军下辖部队包括27个步兵师、6个骑兵师、7个机械化步兵旅、10个摩托化步兵师、7个装甲旅、7个坦克旅、3个空降兵旅、4个机枪旅、12个炮兵团、7个反坦克炮营、6个防空营等,总兵力超过40万人;苏军动用西伯利亚铁路干线昼夜不停地运送着大量的军械、物资、人员,包括超过5万吨炮弹、超过2万吨炸弹、超过3万吨燃料、超过8万吨粮食、5000多辆汽车、1000多辆坦克、800多辆装甲车、1200多门火炮、1000多架飞机等(需要注意的是,苏军部队的番号和实力都有着很大的水分,苏军一个师其实只有七八千人,一个旅只有三千来人,至于所谓“装甲旅”“坦克旅”,坦克实际数量并不多,坦克多一点就叫做“坦克旅”,坦克少一点就叫做“装甲旅”,苏军搞出这么多的部队番号以及看上去这么“厉害”的番号,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吓唬人”。)。

  除了苏军,还有伪蒙军(指外蒙古伪军,跟内蒙古伪军不同,因为主子不一样,前者是苏联人,后者是日本人)几个师、四五万兵力协同苏军作战(实际上完全听命于苏军指挥)。

  整场战役的总指挥以及第1集团军司令员是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元帅,第1集团军核心第57军的军长是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中将(朱可夫此时的军衔是“军级”,中将级别)。

  斯大林给布柳赫尔、朱可夫等前线苏军高级将领的指示是:速战速决,闪电般地占领黑龙江省和吉林省。

  斯大林之所以下达这个指示,因为他清醒地知道他的这个决定是一次铤而走险的冒险,成功了,苏联远东的安全局势会大大好转,失败了,则后果不堪设想。如何成功?如何避免失败?唯一的办法就是“速战速决”,第一,不能陷入持久战,否则会消耗苏联的国力军力,还会让苏联当局被这场战事给纠缠住,从而分身乏术,让德国等苏联的敌对国趁机有空子钻;第二,此战的要诀就是一个“快”字,要在世界各大国回过神来之前,战局就已经尘埃落定,远东新局势就已经生米煮成熟饭了,到时候,世界各大国也无话可说,无法采取及时的对策,只能默认苏联重新掌握远东局势的支配权和主导权。换句话说,苏联需要“先斩后奏”效果。

  苏军曾跟日军交过手,就是上次的张鼓峰事件,那场局部冲突以苏军大获全胜、日军忍让后退而结束。日军这么做,是因为担心陷入中苏合击、腹背受敌的处境里,所以让步了,但日军的“软弱”以及苏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苏军高层,继而使得苏军高层轻视日本军队,认为日军是“只能在中国战场上耀武扬威的二三流军队”,对此次一举击败日军充满了信心。

  对于斯大林的这个指示,布柳赫尔和朱可夫产生了不同的见解。布柳赫尔认为:苏军的目的是明确的,但任务是艰难的,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总面积超过70万平方公里(黑吉二省此时的版图跟后世有很大不同),日军在满洲的兵力超过10万,还有很多的潜在兵源和后续援军,并且还有十余万伪满军助战,所以,想要速战速决地解决二三十万敌军并占领七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苏军必须要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就好像一把弓,必须要拉到最大,厚积薄发,才能一下子爆发出最大的攻击力和攻击力。因此,布柳赫尔打算在9月中旬发动攻击,那时候,苏军的军械、物资、兵员才会全部到位。

  朱可夫不这么认为,他的看法是:苏军原本在远东的部队用于防备日军或中队或中日联军基本上还是够的,但用于进攻是十分不足的,所以要进行极大的补充和加强,但是,苏军在远东本地没有军械、物资、兵员进行补充,需要的军械、物资、兵员要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干线从东欧地区万里迢迢地运过来,路程如此之远,东西如此之多,动静之大可想而知,日本人不是瞎子或聋子,肯定会察觉到,继而打草惊蛇,苏军厉兵秣马,日军也会整军备战,如此一来,等苏军准备充分、正式开战时,日军已经有了防备和准备,苏军还怎么速战速决?

  “朱可夫同志,你说的对。”布柳赫尔点点头,“按照你的意思呢?”

  朱可夫语气坚定地道:“司令员同志,我认为,我们必须提前发动攻击!”

  “提前发动攻击?”布柳赫尔十分吃惊,“可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啊?”

  “这一点不重要。”朱可夫认真地分析道,“斯大林同志命令我们速战速决,问题是,多久解决战事才算速战速决?三天五天肯定不可能!根据我的预测,短者一个月,长者起码两个月。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差,现在就发动进攻,虽然我们只准备好了一半,但不要紧,一半准备充足的部队已经有能力开战了,至于另一半,可以在战事期间一边等着后续军械、物资到位后一边陆续上战场。”

  “这样子未免冒险。”布柳赫尔有些迟疑。

  “不冒险。”朱可夫显得胸有成竹,“我们战事第一步不是打进攻战,而是打聚歼战。先挑起局部冲突,吸引日军主力过来,然后集中优势力量、一气呵成地吃掉日军主力,这样,满洲境内日军实力大损,而日军后续部队还在路上,我军自然可以势如破竹!到时候,日军后续部队到了,我军后续部队也到了,虽然旗鼓相当,但我军已经掌握了整场战事的主动权,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了。”

  布柳赫尔被说服了:“朱可夫同志,你是对的,是,我们就应该这么打。”

  本来,远东苏军的军械、物资、人员需要到9月中旬才能全部就位,但远东苏军高层决定在8月初就提前下手以先发制人,虽然此时苏军的军械、物资、人员差不多只到位一半,但苏军为抢占先机,不给日军准备充分的时间,把战事比预定时间提前了足足一个多月展开。

  8月初,苏军指示伪蒙军在满蒙边境“主动挑事”,制造战争借口。

  8月2日,伪蒙军唆使靠近诺门罕地区的几家外蒙古牧民故意越过伪满伪蒙的“国境河”哈拉哈河,进入伪满境内放牧。附近的伪满军巡逻队发现后,立刻驱逐外蒙古牧民离开伪满,双方爆发争执,很快,一队伪蒙军巡逻队赶来,使事态升级,伪满军和伪蒙军互相用枪对指。混乱中,枪声响起,一名伪满军小军官中弹倒地,周围伪满军又惊又怒,随即对伪蒙军开枪反击,伪蒙军同样立刻开火,双方爆发激烈武装冲突,各死伤十来人。

  8月3日,伪蒙军一个骑兵师赶到诺门罕地区,伪满军一个步兵旅和一个骑兵旅也赶到诺门罕地区,双方展开武装对峙,剑拔弩张、一触即发。这事惊动了伪满伪蒙“两国”高层,继而惊动了“两国”背后主子日本人和苏联人,双方都向对方提出抗议,要求对方给予交代。

  8月4日晚上,诺门罕地区的伪蒙军某兵营内发生迫击炮弹爆炸,伪蒙军断定迫击炮弹是伪满军打过来的,立刻展开“忍无可忍的回击”,几千伪蒙军越过伪满伪蒙“两国国境线”,冲杀向对面的伪满军,双方混战一场,各死伤千余人。

  接下来三天内,外蒙古境内的苏军开始大举向诺门罕集结,东北境内的日军发现不妙,同样大举向诺门罕调动部队。

  8月8日凌晨,外蒙古境内的苏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杀向了东北境内的日军,“远东战役”正式爆发。


  (https://www.xdingdiann.cc/ddk162899/839607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